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食人之祿 忠人之事-第18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,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:食人之祿,忠人之事。

  

  今天,和大家分享《德育古鑒》中的幾則故事,體會節儉的重要性。

  范仲淹先生曾經講過:「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思考,今天領了多少俸祿,做了多少工作。如果今天為國家做的事情配得上今天的俸祿,就能睡得很安心,盡到了這一日的本分;如果今天為國家做的事不足以領今天的俸祿,就覺得心裡過意不去,晚上睡不著。第二天趕緊起來,多做一些工作,把前一天不足的地方補回來,心裡才踏實。」

  所以范公的德行、學問,以及他為國家民族所付出的心血、成就的功業,非常卓越。

  盡忠離不開廉潔,一個人廉潔有守,就不會貪污,就能盡忠。所以,「人君恭儉,率下移風」,領導者恭敬節儉,則上行下效,可以帶好團隊的風氣;為人臣的恭敬節儉,能彰顯他的忠誠廉潔。

  就像范公所說,我們今天領的俸祿,假如沒有盡心盡力,那一盞燈或一碗粥,我們也消受不了,會於心不安。農民、工人、商人這些不同的職業,大家都是憑著自己的力量去謀生、付出、服務社會。

  我們考上了功名,每天吃得很飽,領著國家的俸祿,可是沒出什麼力,又沒盡心。外不能利益社會大眾,內心就無法做到問心無愧。

  古人強調慎獨,假如做了昧心的事,就算他再有錢、有地位,也不會有無愧天地、快足寬平的心境。所以孟子說,「人生有三樂」,其中一樂就是「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」。所以,真正的清廉有節操,是能夠慎獨。

  不管是接受國家俸祿,還是單位薪資,我們都要對得起這份酬勞。享用不敢超過自己的付出和收入,否則都是不恰當。

  每個人一天所需,是各行各業的人共同付出而得來的。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,我們的本分、職責都要盡到。所謂「社會國家者,互助之體也」,我們是在一個互助的群體裡生活,假如今天不認真工作,就對不起所有人對我們的付出。

  道義包括對國家盡道義,對家庭盡道義,還有助人為快樂之本,對陌生人都能盡道義。比如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,看到老人上車要趕緊讓座,這就是道義之樂。

  范仲淹在杭州的時候,兒子非常體恤他,瞭解到父親可能想告老還鄉,就提前幫他在洛陽蓋個房子,再種一些樹木,建造園林,希望父親老了,能過上悠閒安逸的日子。

  范仲淹說:「我今年都六十多歲了,還想著要蓋房子,到底何時才能住進去啊?況且很多人都在洛陽蓋了大房子和園林,主人一年也住不了幾次。既然他們都已經蓋好了,那我去他們那裡走走不就好了,為什麼還要自己蓋呢?誰會阻攔一個去參觀的人呢?難道一定要有自己的園林、房子,才會覺得快樂嗎?」

  人們都覺得這是屬於我的東西,能快樂一時,但卻不一定能夠享用到。所以,很多大房子都鎖起來沒人住,主人到老都沒有回來過,這樣做沒什麼意義。

  如此說來,范仲淹的「園林」是沒有邊界的,他走到哪,哪裡就是他的園林。他雖然節儉,但過的日子非常瀟灑自在。

  有的人買一大片地基蓋房子,極盡奢華,等房子蓋好了,他自己卻生病了。或許是因為蓋房子的花費太大,把福報提前花光了。自己蓋的房子,已經病得去不了了。如此極力經營,又有什麼用呢?

  

  好了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,我們下期再會。

  

  ——整理自蔡老師《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》

  

  原文:

  范文正公嘗曰:「吾每夜就寢,必計一日奉養之費,及所為之事。若相稱,則熟寐;不然,終夜不能安枕,明日必求以稱之者。」勳名德業,卓越古今。嗟乎!盡如公所雲,吾人盞粥亦豈能消也耶?天下農工商賈之子,無不自食其力,而我輩泛泛一編,飽食終日,勞心勞力,兩無所居。外既不能有益於時,內斷不可有歉於己,端修清操,質之衾影而無慚,庶幾亦是一種消食方法。先輩格言雲:「受享知慚愧。」能知慚愧者,差可受享矣,自不敢厚享矣!又公在杭州,子弟知其有退志,乘間請治第洛陽,樹園圃,為承傳千年不衰的家道253逸老計。公曰:「人苟有道義之樂,形骸可外,況居室哉!吾今年踰六十,乃謀治第,顧何時而居乎?且西都士大夫園林相望,為主人者莫得常遊,而誰獨障吾遊者?豈有諸己而後為樂耶?」人俱以有諸己為樂,應只樂有諸己耳,未必能實享其樂也。白樂天詩雲:「多少朱門鎖空宅,主人到老未曾歸。」公言:「為主人者莫得常遊,誰獨障吾遊者。」正笑盡此輩;而公之園林,直無邊無界矣!本分儉嗇中,煞甚瀟灑快活也。趙普將營西第,遣人於秦隴市良材數萬。及第成,普時為西京留守,已病矣。詔詣闕,將行,乘小車一遊第中,不再來矣!陳升之治宅潤州,極宏壯。宅成,疾甚,惟肩輿一登西樓而已。極力經營,何用哉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