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
一切法從心想生-第1048集

  法語:

  心想非常的繁雜,但是無量無邊的念頭,哪一個最重要?我們要找到第一因素,地獄第一個業因是瞋恚、嫉妒,這種心想就造成地獄境界。所以,地獄是從自己的心想生。個人造業,個人受報,任何人都不能夠代替,這個大道理搞清楚,才知道自己決定可以得救。為什麼?我不造這個惡業,不起這個念頭。

  

  節錄:

  念善,這個人造的是善業;念惡,這個人造的是惡業。世出世法、十法界依正莊嚴,都是從心想生,這是事實真相,世間人所講的真理。如果明白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對於社會的安定、國家的興旺、世界的和平與否,就會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從哪裡看起?看一切眾生的心想,他想什麼。

  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1集) 2000/6/3

  

  世尊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,十法界的眾生,最高的是佛法界,最下面的是地獄法界,心想固然是非常的繁雜,但是無量無邊的妄想、念頭,哪一個最重要?在一切妄念當中,我們要找到第一個妄念。第一個因素,佛告訴我們,地獄第一個業因是瞋恚、嫉妒,嫉妒、瞋恚心重,決定破壞別人的善事,自私自利的念頭非常堅固,這種心想就造成地獄這個境界。

  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1集) 2000/6/3

  

  地獄從哪裡來的?從心想生。誰的心想生?自己的心想生,與別人不相干。個人造業,個人受報,任何人都不能夠代替,這個大道理我們學佛總得要首先搞清楚,我們才知道自己決定可以得救。為什麼?我不造這個惡業,我不起這個念頭。

  佛說十善業道經(第11集) 2000/6/3

  

  從自身去觀察,看看自己,看自己這一天把範圍縮得最小,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十幾個小時;我們在這十幾個小時當中會起心動念,念頭沒有法子計算,前念生後念滅。念頭又非常複雜,有善、有惡、有無記,佛講經說法,把無量無邊的念頭歸納為這三大類,每一類裡頭不曉得有多少頭數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52集) 2001/12/30

  

  我們這十幾個小時的活動,這些念頭支配了我們的言語,支配了我們的行為。善的念頭引導我們修善業,惡的念頭引導我們造惡業,我們知不知道?不知道,這一天糊裡糊塗過去了,真的是古人所講「醉生夢死」,在佛法真正修行人、祖師大德眼目當中,可惜這一天大好光陰空過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552集) 2001/12/30

  

  最不善的念頭是念貪瞋痴慢,那是什麼?那是三惡道,那個念頭不好。貪圖這個世間財色名利、七情五欲,貪這個東西,這個東西把你抓得緊緊的,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,生生世世苦不堪言。

 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(第283集) 2015/11/20

  

  我們無量劫來在輪迴裡面,捨身受身無量劫次,這是為什麼?身行所作,是你自己造的,心自趣向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好,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。心裡面只要動起念頭就造業,沒說話,身體沒幫助它,它只是在妄想,意在造業。它造業有沒有果報?有,遇到緣,果報就現前,善緣、惡緣也是無量無邊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464集) 2017/6/22

  

  所以,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,最後一句話告訴我們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跟《華嚴經》這兩句完全相同。宇宙從哪裡來的?真心所現,妄心所變。真心是真如、本性,這個心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,哲學裡面稱之為宇宙萬有的本體,是自性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464集) 2017/6/22

  

  自性只有一個,沒有兩個,諸佛如來的自性,跟我們的自性,跟動植物的自性,跟山河大地的自性,完全相同。乃至十方三世諸佛剎土,大千世界,沒有一法不是,一切唯心造。能大師的能生萬法,就是此地一切唯心造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464集) 2017/6/22

  

  極樂世界如是,我們現前的環境亦如是。極樂世界是我們本性本善所造的,我們現前生活的環境是我們當前習性所造的。大乘教裡頭佛告訴我們,虛空法界一切萬法皆是心現識變,心現沒有識變,就是極樂世界;有識變,那差別就很大了,有天堂,有地獄。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在一切境緣當中,決定不會有怨天尤人的念頭。為什麼?古人所說的自作自受,怎麼能怪別人?這個地方講的心作心是,真的,自己做自己受用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196集) 2012/2/17

  

  無量無邊的念頭就把一真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世界;念頭要是熄掉,沒有了,無量無邊世界也不見了,回歸到一真法界。所以永嘉講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夢是迷夢,迷夢裡頭明明有無量無邊的世界;「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這一覺過來的時候,無量無邊世界總是一真法界,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明白。既然在迷,就是你有妄念,有妄念就會有這些東西出現,妄念消除之後,這個境界都不見了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54集) 2004/4/12

  

  智慧功德,全是自性本自具足,不是外來的,只要你心地清淨,自然就現前。我們心不清淨,這是障礙,不能不知道。用什麼方法清淨?用念佛的方法。為什麼用念佛的方法?不念佛他就生煩惱,起心動念他止不住,前念滅了,後念就生了。這個念頭業障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465集) 2017/6/23

  

  我們用一句佛號把它換過來,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什麼都不想,什麼都放下,用一念代替一切的念頭,一句佛號取而代之,這個佛號功德就大了,大在什麼地方,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四回)(第465集) 2017/6/23

  

  大乘法裡頭常說,很多同學都很熟,都能念得出來,「生滅滅已,寂滅現前」。寂滅就是一念,寂滅就是一心,生滅是二心,生滅是二念。有二念就變現無量無邊的念頭,念頭都是生滅,前念滅,後念生,相續不斷,這是我們無法脫離輪迴。現在把所有這些念統統化成阿彌陀佛這一念,這一念不是真念,不是真心,但是這一念跟真心做鄰居,非常接近,果然這一念成功了,這一念一放下,真心就現前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1297集) 2004/8/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