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謹慎可以避禍-第2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,今天想要和您分享的文章題目是:謹慎可以避禍。

  

  我們繼續學習《朱子治家格言》中的經文:「既昏便息。關鎖門戶。必親自檢點。」『既昏』就是太陽下山,要準備休息了;太陽升起就起來讀書、幹活了。這是順天而行,道法自然,身體好。

  《黃帝內經》中有提到幾點關於養生的句子,首先是「飲食有節」,飲食要有節度,不要暴飲暴食,晚上最好少吃或不吃,可以讓腸胃得到充分的休息。經常吃宵夜,也會加重我們腸胃的負擔。

 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,改變自己和家人的飲食習慣還需循序漸進,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,身體也能很好的適應。

  接著是「起居有常」,生活起居有規律,早睡早起。

  還有「不妄作勞」,就是不能讓身體處於過分消耗的狀態。假如覺得很累了,就暫停工作,休息一下,不要讓身體的耗損愈加嚴重。

  事情是做不完的,人要考慮長遠,假如一個團體的做事態度都是熬夜、過勞,這個團體就沒有福報。《弟子規》說,「待婢僕,身貴端,雖貴端,慈而寬」。有仁愛心的領導者,會把員工當家人一樣愛護。

  南宋楊萬里先生的太太,冬天很早就起來煮熱粥給傭人吃。她的孩子不忍心,勸她不用這麼早起來。她說:「不行,他們每天淩晨三點就起來工作,肚子裡沒有一點熱氣,會傷害身體的。我先讓他們喝碗熱粥補補能量再去幹活。」

  家中雖然有傭人,但四個兒子都是她自己哺乳。她說:「我假如請人哺乳,那她自己的孩子就沒有奶水喝了。」四個兒子長大後,有三個考中了進士。

  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」。一個企業、一個領導者把員工當自己的家人,這個企業團體一定有後福、有大福。

  「不妄作勞」,還包含懂得節制欲望。《黃帝內經》早就提醒了我們,所以肯聽父母話、肯聽老人言、肯聽經典話的人最有福。

  『既昏便息』從心地上講,是做任何事都要有節度,不要過分。除了不要消耗身體以外,我們的消費也要量入為出。一個人懂得節制,體現在他生活的點點滴滴中,他在工作中也會量力而為,不會急於求成,也不會輕易承諾。

  《弟子規》說:「事非宜,勿輕諾;茍輕諾,進退錯」。草率的答應了,沒有衡量自己的時間、精力、能力,最後事情沒有辦成,就失信於人了。所以,有自知之明,懂得適當的拒絕,也是守信的一種表現;懂得適當的拒絕,是懂得愛護自己,不讓父母家人操心。

  接著經文講,「關鎖門戶」,是提醒我們居家要注意安全,謹防盜賊;更深層的意思,是讓我們「防心離過」,除了要防外面的盜賊,還要防心裡的盜賊,叫煩惱賊,它把我們的清淨、智慧給偷走了,每天生活在煩惱和痛苦之中。假如我們沒有高度的警覺來防心離過,只會隨波逐流,德行不進則退。

  曾子說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要每天自我反省。「為人謀而不忠乎」,幫人做事、服務有沒有盡心盡力,盡忠職守。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」,與朋友相處有沒有堅守誠信,有沒有對人虛偽。「傳不習乎」,父母、老師、經典教誨我們的,有沒有好好去溫習、有沒有好好去落實。從這三件事情來反省。

  反省讓人心安,假如我們每天不知道自己哪裡沒做好,反而心裡愈來愈不踏實。自我反省不容易,很多事情已經養成了習慣,做的時候自我意識不強,察覺不到它有什麼不妥,或是事後才有所察覺。

  《弟子規》說「聞譽恐,聞過欣」。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,身邊的人最容易看到我們的問題,我們要養成謙虛受教,接受別人提醒、勸告的態度。

  再是聽經、讀經的時候,每句教誨都用來對照自己,不能去對照別人。能有這樣的態度,學一句就有一句的受益。所以受益程度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學習態度。自己就是當機者,這些教誨都是講給我聽的,都是要求我,不是要求別人,能誠信如此,就很容易觀照到自己的不足了。

  從「關鎖門戶,必親自檢點」這一句來看,代表我們覺得家裡的事都與自己息息相關,自己有責任來做好,應該幫父母、家人多分擔。

  「親自檢點」,說明一個人做事謹慎,如果他不謹慎,門窗沒有關好,慢藏誨盜,就容易遭小偷,使家中遭受損失。所以,謹慎可以讓我們避禍。

  

  好了,今天就和您分享到這裡,我們下期再會。

  

  ——整理自蔡老師《朱子治家格言》學習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