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佛陀遭謗的因缘-第177集

  今天的故事出自《佛說興起行經》。

  「從前有佛,號盡勝如來。當時在波羅㮈城中,有一位大愛長者,他有象、馬、七寶,錢財無盡。大愛長者的妻子名叫善幻,容貌端正無比。有兩位比丘,一位叫無勝比丘,另一位叫常歡比丘,他們常到大愛長者家接受供養。婦人善幻供養無勝比丘的衣物、飲食、床臥、醫藥等,無有缺乏;但對常歡比丘的供養卻很微薄。因為無勝比丘斷盡煩惱,六通具足;而常歡比丘煩惱未斷,還未成道。常歡比丘見無勝比丘受到施主的偏愛,心生嫉妒,恣意誹謗說:『無勝比丘與善幻私通,不按道法供養,而以私情供養。』」

  佛告訴舍利弗:「那時,盡勝如來的弟子常歡比丘就是我的前身;善幻婦人,就是如今名叫栴沙的婆羅門女。我那時無故誹謗無勝羅漢,因此,無數千歲在地獄中遭受諸多苦痛。現在雖然得道成佛,為六師、諸比丘等眾說法,但因為過去誹謗羅漢比丘的口業,才有多舌童女栴沙,在腰間綁一個小木盆,隆起腹部,假裝懷孕,來到我面前說:『沙門為什麼不說自家事、卻還說他人的事情?你今日獨自歡樂,不知道我的苦處啊。為什麼呢?你先前與我私通,使我有孕,如今胎兒就要出生了,我需要酥油來養這小兒,你應當盡數給我。』」

  所有在場的弟子聽到她這麼說,都低頭沈默不語。這時,在佛陀背後執扇的釋提桓因,以神力化作一隻小老鼠,鑽入女子衣內,咬斷了腰間的衣帶,綁著的木盆忽然落地。眾弟子及六師徒等見狀,皆大歡喜,高聲稱慶,無量喜悅,同聲譴責道:「妳怎麼能心生如此惡毒之念,誹謗清淨、無上、正真的佛陀呢?大地無知,才會容受妳這樣的惡人。」眾人說完,大地當即裂開,焰火湧出,女子立刻墮入其中,直接進入阿鼻大地獄中。

  大眾都見此女身墮地獄,阿闍世王也親眼目睹,驚恐得衣毛竪起,起身向佛陀拱手作禮,長跪請問:「此女所墮何處?」

  佛答復:「此女所墮,名阿鼻地獄。」

  阿闍世王又問:「此女不殺人、也不偷盜,只是妄語,就因此墮阿鼻地獄嗎?」

  佛告訴阿闍世王:「身、口、意行三業,意行最重,口行處中,身行在下。身口二業,都連繫意釘;假使意不念,身口不能獨行;因此,身口都緊連意釘。」

  於是,世尊即說一偈:「意中熟思惟,然後行二事。佯慚於身口,未曾愧心意。先當慚於意,然後恥身口,此二不離意,亦不能獨行。」

  

  師父說:

  修行,修是修正,行是行為,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動作犯了過錯,把這些過錯修正過來,這叫做修行。我們的行為無量無邊,歸納起來不外乎身口意三大類。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上說:「善護口業。不譏他過。善護身業。不失律儀。善護意業。清淨無染。」身、口、意三業,世尊在此處把口業擺在第一,用意很深。所謂「口為禍福之門」,由此可知,言語對我們一個人生的成敗關鍵之大。言多必失,不能不謹慎。處大眾之中或者陌生人裡面,我們要多聽少說,以免口過。

  『律儀』,拿現代的話來說風度、禮節。與人、與大眾相處,我們身不失禮,不失威儀。

  『意』是意念,心地清淨。三業當中以「意業」為主,意清淨了,身語自然清淨,意善心善,言行就善。所以修行是以意為主,修身、修語業能夠幫助修心。無論在順境、逆境都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。身口意三業修行,我們要記住,然後要認真去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