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父愛深沉-第63集

 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,大家好,歡迎收聽今天的悅讀,我是主播靜慧。今天是父親節,想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,題目是《父愛深沉》。

  

  兩千多年前,有一位父親,他是豳(bīn)地(今陝西)的部落首領。每年春天,他都和妻子一起下地勞作,田地的收成也頗為豐美; 多雨的夏日,他會與青壯年一起加固堤堰,疏浚河道;黃葉凋零的秋天,他帶領大家收割、打碾、貯藏糧食;大雪紛飛的冬季,他則忙著走家串戶,了解百姓疾苦。

  後來,戎狄進犯豳地,民眾憤怒,想要一起抵抗。這位父親說:「民眾擁立我,是希望我為民謀利。如今戎狄來犯,侵略我的土地和臣民,那臣民歸我還是歸他,又有何區別?你們為我而戰,會有很多人因此喪命,要我這樣當國君,我於心不忍。」

  於是,他帶著家眷、隨從離開豳地,來到岐山腳下安家。但豳地和其他地方的百姓認為他是仁者,都扶老攜弱,前來追隨歸附。

  《中庸》說:「柔遠人,則四方歸之」。有了百姓的擁護,這位父親便在岐山建立周國,並設置五官,百姓安居樂業,對他非常愛戴。這位父親就是周太王古公亶父。

  太王的妻子是「周朝三太」之一的太姜,太姜忠貞孝順,助夫成德,太王遇事總會聽取她的意見,夫妻感情和美,彼此敬愛。後來,太姜先後生下了泰伯、仲雍和季歷三個兒子,都非常賢德。

  季歷娶妻太任,生下兒子姬昌,也非常賢孝,太王希望將來的家業由孫子姬昌繼承。

  當年太王為免生靈塗炭,甘願舍財遷居讓地。如今泰伯和仲雍為滿父親心意,借采藥為名離開周國,將王位讓給季歷。季歷去世後,王位順理成章由姬昌繼承。

  周國在季歷、姬昌的仁孝治理下,逐漸強大興盛,百姓安樂,天下歸順。泰伯和仲雍來到江南蘇州一帶後,入鄉隨俗,辛勤開拓,帶領落後的勾吳發展成了文明的福地。

  太王的曾孫周武王和周公也十分賢德。周公輔助哥哥武王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,建立周朝。武王去世後,周公又輔助年幼的侄子周成王制禮作樂,穩固朝政。從此,周朝繁盛、人才輩出,國運綿延八百年,成為迄今為止最長久的朝代。

  這一切都離不開最初太王舍己為民、積功累德,他以身作則,為子孫後代作出了最好的榜樣。

  可見,父親的起心動念、言行舉止,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。父親品行端正、善良仁慈、助人為樂、勤勞進取,與母親感情和睦,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。

  千百年來,父親多以無言的身教,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。當我們心懷恭敬,才能體會到父親這種深沉又不易察覺的愛。

  有一位脾氣古怪的父親,他總愛吃青菜、紅薯、饅頭,飯後一定要用清水漱口。他年輕時每天早起鍛煉身體,也如此要求女兒,但女兒卻不怎麼聽話。有一次,他看到女兒早上還開著空調睡懶覺,氣得把空調旁的窗戶打碎,還把手弄傷了。

  每次家裡的東西壞了,他總是想辦法修補,而不是扔掉;衣服穿了許多年都不舍得換新。他除了自己做到勤儉節約,還不忘時時提醒女兒,女兒一直不以為然。

  直到她近四十歲,在照顧父親起居飲食期間,才慢慢發現,原來父親身上有著許多讓她敬佩的優點。父親為了讓她養成惜福的好習慣,幾十年來以身作則,終於讓她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,生活習慣也有了好的轉變。

  我們細心想想,父親真正與我們相處、溝通的時間其實很少。在我們很小的時候,父親為了養家,常常早出晚歸;當我們長大了,父親退休在家,又輪到我們外出打拼,真正能陪伴父親的時間太少了。

  有一位父親就是如此,他年輕時四處奔波,等兒子們長大後,老伴兒留在老家給大兒子帶孩子,他則在廣東照顧小兒子一家。

  他從前不會做飯,為了照顧家人,他在手機上學會了做菜,學會了給孫女紮辮子,每天接送孫女上下學、去各種興趣班。家人的衣服破了,他便默默縫補。

  週末小兒子一家三口在家裡吃飯,他總是做一大桌可口的飯菜;自己一個人時,飯菜都很簡單。

  一天,這位父親病倒了,出院回家後,他變得不愛說話,記性、反應也差了許多,常常坐在沙發上睡覺。他的兒媳這才發現,以前對公公的關心實在太少了,而公公對家人的愛,是那麼樸實而真誠。

  多數家庭中,父親這個角色往往不善言辭,很少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,有時甚至覺得很難與父親相處。其實,他們不善言辭的背後,承載的是對家庭的責任;他們忽略自己需求的背後,其實是想把好的東西都留給家人。

  只要我們用耐心、細心、真誠心與父親相處,我們會發現,父親也有童真可愛的一面。

  早上父親起床時,我們可以笑著說:「爸爸,昨晚睡得好嗎?」這就是「晨則省,昏則定」。

  當父親生病吃藥時,我們可以提前做好功課,把藥名、濃度、劑量、用法、時間清晰地寫好備註,貼在藥瓶上。這樣,即使我們不在父親身邊,他也能按時按量地服藥。我們回家時,可以貼心地遞上藥和溫開水,笑著說:「爸爸,吃藥了!」這就是「親有疾,藥先嘗」。

  有時間就給父親做可口的營養餐,並耐心詢問:「爸爸,先喝點湯,今天米飯的軟硬合適嗎?菜的味道還可以嗎?如果您喜歡,下次我再做,或者哪裡還需要改進的,我下次再試試。」這就是「親所好,力為具」。

  當父親責備我們時,我們趕快低頭認錯;當他有做的不妥時,我們要找好時機,和顏規勸。這是「父母責,須順承」「親有過,諫使更,怡吾色,柔無聲」。

  父親休息前,我們可以把房間通通風,幫他鋪好床,營造舒適的睡眠氛圍,最後笑著說:「爸爸,早點休息,晚安。」這就是「冬則溫,夏則凊」。

  當父親露出欣慰、輕鬆的笑容時,這便是兒女們最幸福的時刻。

  

  父愛如海,浩瀚無垠;父愛如山,深沉寬廣;父愛如水,柔情深遠。感謝父親給予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教誨,默默包容著我們的一切,讓我們感受到安全與自由、溫暖與力量。

  願您健康長壽,幸福安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