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敬,是最美的习惯-第3集
静慧姐姐:
大朋友们、小朋友们,你们好!欢迎来到童心说乐园,我是静慧姐姐。
童礼:
我是童礼。
静慧姐姐:
今天,我们继续来学习《常礼举要》。上一期我们介绍了《常礼举要》的第一条内容,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体会到,家庭不仅是我们成长的港湾,更是我们学习的第一课堂。能在家庭生活中培养正气、养成好习惯,将为我们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那么,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吧:
为人子坐不中席,行不中道。
为人子出必告,反必面。
长者与物,须两手奉接。
童礼:
为人子坐不中席,行不中道。
为人子出必告,反必面。
长者与物,须两手奉接。
静慧姐姐:
孝道是我们学习的核心。“孝”字的上半部分是“老”字,下半部分是“子”字,意味着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个整体,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。这样的认知自然会让我们对父母生起感恩与尊敬,在家庭生活中自然就会在意父母的感受,礼节就是这样产生的。
童礼:
我明白了静慧姐姐,只有从心里认知到生命的延续,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父母,这样学习仪礼就不会觉得是约束了。
静慧姐姐:
是的童礼,学习礼仪要把握它的核心精神。就像规条中反复强调的“为人子”三个字,就是在重复提醒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,在这一人生阶段中打好根基,因此在生活中无论行住坐卧都要守好规矩。
今天的这几条教导我们一些具体行为:“坐不中席”提醒我们在家中或场合中要注意座次,以此表达对长辈的尊重。一般来说,正对门的位置为主座,背对门的位置为末座,应让长辈或客人坐在主位,自己坐末位,这样才能方便照应大家。养成这样的习惯,将来我们在社会上也自然明白在什么场合坐哪里、该做什么。
童礼:
静慧姐姐,我明白了,对人的尊重应该体现在行为上。那么“行不中道”也是这样的用意,让长辈走中间,我们走二边。
静慧姐姐:
是的童礼,礼让的精神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比如在人行道上、楼梯上尽量靠边走,等电梯时先让里面的人出来我们再进去,这些都是素养的培养,需要经常练习,养成习惯。
童礼:
静慧姐姐,那么“出必告,反必面”就是出门、回家时要及时向父母禀告,让父母放心。
静慧姐姐:
对,这样父母才能安心。父母无论何时都会担心我们的安危,就像“晨昏定省”的道理一样,早晨、晚上出门和回家都应让父母知悉。我们还要注意日常行为,例如避免吃不干净的食物、不去危险的地方,这些细微之处也是在体贴父母的用心。
童礼:
我明白了,静慧姐姐。第四条“长者与物,须两手奉接”,这个“奉”字,强调了我们的恭敬心,态度上不仅要谨慎,内心也要尊重,认真对待。
静慧姐姐:
童礼说得很好!“奉”字的意义是一种承接的姿态,长者给我们东西时要双手捧接,既表示尊重长辈交付的东西,也是为了拿的稳妥。比如在颁奖的场合,如果奖状拿不稳掉在地上了,就非常失礼了。所以最好我们在平时就养成好习惯,不管是送东西还是接东西,都应该双手恭恭敬敬的授受。养成这样的习惯会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细心稳重。
童礼:
静慧姐姐,您讲到这些好习惯让我想起我的老师的一个故事。他曾和长辈们住在一起,有一次他洗完澡后有一位长辈也准备去洗澡,但这位长辈很快就出来问他:“你年轻,肯不肯好好学习这些做人道理呢?”这位老师马上就说他很想学,长辈就说:“你想学,我才能教你。你看我们住在一起,有好几位六七十岁的长辈,他们年龄那么大,你洗完澡出去了地是湿的,他们上年纪的人骨头比较脆弱,最怕摔,万一进去不小心滑倒了,那还了得呀?”老师立刻明白自己太粗心大意,只图自己的方便,没有为别人考虑,他就赶紧把地擦干净。然后长辈又说:“你看浴缸里面有好多头发,你洗完头没有清理干净,假如下一个人很爱干净,他用这个浴缸就浑身不舒服,人家跟你住在一起,常常就会被你的习惯搞得很难受,如果你能把它都清理的干干净净,人家跟你在一起自然欢欢喜喜。”老师听完后就给这位长辈鞠躬,感谢他的提醒。
静慧姐姐:
童礼的故事讲的很好。古人说:“福在受谏”。愿意接受教导,才能从长辈那里学到宝贵智慧。
让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吧:
为人子坐不中席,行不中道。
为人子出必告,反必面。
长者与物,须两手奉接。
童礼:
为人子坐不中席,行不中道。
为人子出必告,反必面。
长者与物,须两手奉接。
大朋友们、小朋友们,今天就学习到这里,我们下期再会!
童心说乐园,后面的故事更精彩,记得来听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