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點播-
本地點播-

平等待人,尽心爱物-第31集

 

  亲爱的小朋友们,大家好!我是文心姐姐。欢迎大家今天继续和我一起学习《弟子规》。在“泛爱众”这个章节里,我们上次学习了“己有能,勿自私,人所能,勿轻訾。”这节课,我们来学习“勿谄富,勿骄贫,勿厌故,勿喜新。”

  《弟子规》教导我们,应当用平等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。不能见到富有、地位高的人,就巴结奉承,态度谄媚;而对于生活境况贫困的人,就傲气凌人,不尊重对方。

  如果没有平等,会怎么样呢?当我们在班级里看到有同学家庭物质条件优渥,身边围绕着一些说好听的话来讨好的“跟屁虫”,当下给旁边同学的感受是什么?舒不舒服?很不舒服!没错,因为“谄富骄贫”的时候,心就偏颇了,由此产生的言语和行为会让旁人非常直观地感到别扭难受。蔡老师班上的小朋友朗诵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时,读到“见富贵而生谄容者,最可耻;遇贫穷而作骄态者,贱莫甚。”这两句时,特别大声而铿锵有力。可见,广大同学们对这种偏颇的态度言行心里是很不以为然的。

  对于家庭物质条件优渥的同学来说,如果遇到谄媚的同伴,又“闻誉乐”,喜欢听对方的奉承和赞美,这样会有怎样的结果呢?对了,“损友来,益友却”。而如果我们自己有“谄富骄贫”的毛病,那么身边平等正直的小伙伴就会自然而然地远离我们啦。

  我们学习了《弟子规》,懂得“行高者,名自高。才大者,望自大。”唯有德行和为人民服务的才能,才会让人从心里尊重。物质的丰足与否,并不是我们交往对待他人的标准。而且,物质条件很容易发生变化。我们从新闻里会看到,一场山火就可以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让半山的豪宅全部化为乌有。如果我们将物质条件作为交往人的依据,那么当它发生急剧变化后,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?

  接下来,“勿厌旧,勿喜新。”这是我们在待人接物时的另一项重要准则——不以新旧为标准。我们使用的文具,过了一段时间又出了新的样式、新的功能,那么手上的旧的这些,还欢喜使用吗?如果现有的还能正常使用,那么我们就继续用它们。这个简单的坚持,正是“勿厌旧,勿喜新”的实际应用。

  简朴的生活能涵养我们的美德,也会激发我们的灵感。什么灵感呢?其实呀,只要我们留心,善于动脑筋,平常的旧物件通过累积、重新组合或者创意开发,是可以具有很多新的功用的。文心姐姐班上就有小朋友,圆珠笔笔套裂了,但是笔芯还是好好的,这位小朋友就灵机一动,把这只笔芯和自己在射箭班用废的羽毛箭头做一个组合,制作出一只羽毛笔。这只笔造型别致,上手也非常好用。班上的同学们看他拿着这样独一无二的笔,都很羡慕。这位小朋友就是从“勿厌旧”开始,对旧的物件仍有珍爱的心,他留心观察过笔芯和箭头的尺寸大小,刚好能对接上,心灵手巧,于是就有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羽毛笔。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也看到,新和旧之间的转换,不一定是丢弃和购买。我们若能正确地用心,便能以更加有意义的方式巧妙地完成从旧到新的转换。简朴中蕴含着待开发的智慧,小朋友们可不要错过呀!

  对于旧的物品要珍爱,对于我们熟悉的人,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保有尊敬爱戴之心呢?当然要!有这样一个小姑娘,有一天和母亲吵嘴了,她就自己从家里跑出来,不回去。整天都没有饭吃,饿得半死,走到一个面摊前面,看着直流口水。面摊老板娘一看,对她说:“来,我煮碗面你吃,不收钱。”当小姑娘吃面的时候,突然就掉眼泪了。老板娘问她:“你哭什么?”她说:“您对我这么好,还亲自煮碗面给我吃,我跟妈妈吵架,才跑出来的。”这位老板娘对她说:“我才煮一碗面给你,你就感动成这样,你妈妈给你煮过多少碗面?你怎么都忘记了?”

  小朋友们,《弟子规》的学习一开始就是从尊敬爱戴自己的父母开始的。爸爸妈妈在我们的身边太熟悉太习惯了,我们常常就会忘记了他们对自己的爱与恩情。珍惜珍爱身边人,也正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之一。

  好了,小朋友们,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。我们下次再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