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淨國土淨 心安眾生安 心平天下平
-2006年1月4日於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講話-
諸位同學,大家新年好!
這些年來,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,肯定人性本善,人人皆有佛性。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、愛人、愛家、愛國、愛世界、愛眾生。愛,從心、從受。以真心感受為義。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。真誠包太虛,仁愛周沙界。落實在世間,即是弟子規;落實在佛法,即是十善業道。故慈悲遍法界,善意滿娑婆。亦即是十善業道遍法界,弟子規教滿娑婆。
愛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落實,也是世界文明的遺產。愛就是弟子規的圓滿落實,也是人類智慧經驗的承傳。愛就是真心、真性、真如、法性。愛就是本性、本善、純淨、純善。愛就是真理、真諦、生命、永恆。愛就是神聖、上帝、真主、聖靈。愛孕育出宇宙萬物,天地萬物,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。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。一切佛聖所證所得,即是自愛。一切佛聖所教所化,即是愛他,十善業與弟子規的落實。一切聖賢的教化,就是真誠愛心弟子規、十善業道生活規範的教育。
三災是果,三毒是因。水災是果,貪欲是因;火災是果,瞋恚是因;風災是果,愚癡是因;地震是果,傲慢是因。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,心平氣和,災難自息。真誠愛心,無毫分不善夾雜,人人上善、家家和樂,自然不起三災諸難。三學(戒定慧)增上,仁愛禮讓,天下和順,國豐民安,兵戈無用,自然百福駢臻,千祥雲集!這是聖賢仁愛教育的圓滿效果,吾人真性的自然顯發。願我同倫特重十善業道及弟子規的認知與學習,務必百分之百的圓滿落實。此乃化解一切災難,化解一切衝突、對立、矛盾之根本修行大法!
年前,有同學送兩本書給我看,是香港風水家、命相家出版的,預言今年的運程。今年的世運,不會比去年更好,災難還是有。在幾個月前,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預告,我聽同學說,提醒大眾注意防止瘟疫。今年的瘟疫就是大家熟知的「禽流感」。說這個瘟疫很可能在去年冬天爆發。如果瘟疫爆發,會蔓延到今年春天。那就很嚴重!不過還好,去年冬天我們平安度過了,好像立春也很快到了,這個災難至少可以說是減輕,或者是推遲了。
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言確實是令人恐怖。他說,這個瘟疫要是一旦蔓延到全世界,受災害的大概有一億人,死亡率是二分之一,也就是五千萬;可見得非常非常嚴重。所以我們道場以及全世界的淨宗學會,還有在家收看我們衛星跟網絡的同學們,我都提醒他們,要認真努力研教、念佛。念佛為什麼還要研教?如果教理不通,則念佛屬於迷信;固然能有一點好處,好處不大。如果對教理有深度的認識通達,則念佛的功夫就不一樣了。念佛、誦經,甚至於我們淨宗學會提倡的三時繫念,效果也就不一樣。
確實有靈媒透訊息給我,要求主持法師們在做三時繫念時一定要「隨文入觀」,鬼神才得到較大的利益;如果不能隨文作觀,只照儀規去念,效力不大。由此可知,人與人、人與萬物、人與天地鬼神的感應;唯真誠心能感。我心不誠,感動的力量就很薄弱。佛法的儀規是引導我們至誠感通,若不能隨文入觀,效果自然降低。因此,我們才將三時繫念法事做了詳細的講解。過去,我也曾要求做法事者一定要把三時繫念講解先聽一遍。最好是帶領大眾一齊聽,使參與法會的人都能懂得經文的意義,口念到同時心念到,這就是隨文入觀,效果自然就加深了。應該是每一堂三時繫念之前,都要將講解聽幾遍。
同一個道理,念佛也是如此,我們對於經教要是不深入,效果就薄弱。一個有德行的人念佛,我們念一萬聲佛號都抵不過他一聲佛號。什麼叫德行?就是真正通達的人,有感應的人。古德常講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,有德行者一聲佛號就與佛起感應;我們念一萬聲都起不了感應。雖然是念,功力不相同,道理在此。
所以,佛法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年,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是公元67年,現在是2006年;到2067年,就是兩千年了。代代相傳,傳到我們這一代衰微到極處了。你要問什麼原因?大概我們今天在這個地區、這個國家、這個世界,我相信念佛的人絕對比古時候人數多。這肯定是現在人口多,古時人口少。人數決定比從前多,但是感應不如古代,原因就是古今人學佛的心態不一樣。現代人妄念太多,無耐心;古人的心比較純,比較專一,所以他們的效果比我們好。
[NextPage]中國佛教協會與國家宗教局,今年四月在浙江舉辦首屆《世界佛教論壇》,提出論壇的主題「和諧世界,從心開始」。副題有三句話:「心淨國土淨、心安眾生安、心平天下平」。提示得好!我聽說此次邀請了幾十個國家代表參加,規模很大。我們聽了很歡喜,就是中國的佛教,中國的宗教走向國際,這是好事。題目也非常之好。現在世界不和,這是舉世之人都關心的一樁大事。如何能化解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。這三句話若能落實,則衝突自然不生。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即能落實。但是心淨,我們的心怎樣才能清淨?怎樣才能安?怎樣才能平?這就是論題核心!在佛門裡講,這是大問題,不是小問題。這三個問題解決了,眾生就成佛了。雖然說的是三句,實際則是一而三,三而一。只要一個得到了,另外兩個都得到。心清淨,心清淨哪有不安、哪有不平的道理!心要安了,當然清淨,當然平等了。所以一個得到,三個都得到。就像是《無量壽經》講的「覺、正、淨」。
看到這三句話,自然就會聯想到禪宗慧可大師的故事。梁武帝的時代,達摩祖師把禪到傳到中國來。梁武帝是佛門的大護法,與達摩祖師談話不投機,沒有緣分,所以沒有得到梁武帝的護持。於是他到嵩山少林寺去閉關,在那個地方住了九年,才遇到一個人跟他學習,就是慧可。慧可是很誠心,當時是冬天,看到達摩祖師在屋裡打坐,也不敢去打攪,就在門外等待,等他下座再求他。時間太久了,冬天下雪,雪積過膝,達摩祖師還沒有出定。慧可等了很久,他的心很堅定。於是他就用戒刀把自己的左手臂砍斷,拿著這隻手臂去供養達摩祖師。所以二祖只有一隻右手,左手供養師父了。
這時達摩祖師睜開眼看到眼前的光景,說:你到底為什麼?何苦來,自己把手臂割斷來供養?尤其看到在雪地裡又站了這麼久,就問他為什麼?慧可說:弟子心中不安,求大師給我安心。達摩祖師對慧可說「你把心拿來,我替你安」。這句話提醒了慧可,慧可回光返照。良久,跟達摩祖師說:「覓心了不可得」。達摩祖師說:「與汝安心竟」。慧可於言下大悟,於是達摩就把衣缽傳給他,是為禪宗第二代祖師。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心安了,心當然清淨、心當然平等了。現在這個題目:「心淨國土淨,心安眾生安,心平天下平」。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國土清淨,社會安定,人民和樂,天下太平,總要大眾覺悟才能辦到,才能落實。當然要從我自己「修身為本,教學為先」做起!
惠能大師是第六代祖,他的語錄後人尊稱為《壇經》,把他的語錄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同等的看待。你看看,禪宗所有歷代祖師的著述都稱「語錄」,沒有稱「經」,唯獨六祖的語錄稱「經」,這是後人對他的尊重,他實在了不起。一生教學,在他會下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的大德有四十三人,這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人,惠能以前沒有,惠能以後也沒有。
我們知道明心見性,在《華嚴經》上就是法身菩薩,這個境界不但超越六道,而且超越十法界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裡見到,他們對世出世間一切諸法,執著放下了,分別也放下了,起心動念都放下了。起心動念是無明,無明沒有了,分別執著當然也斷了。覓心了不可得,你起什麼心?你動什麼念?起心動念是妄心,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。真心在哪裡?真心遍法界,真心遍虛空,遍一切時。《華嚴經》上說整個宇宙,一切萬法、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?「唯心所現」,是真心現的,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?十法界依正莊嚴。「唯識所變」,識是妄心,真心現相,妄心將此現象變為六道,變為十法界。妄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一悟一切悟,這個問題才真正得到解決了。
宗門跟教下不一樣,宗門是悟後起修,所以它的悟是頓悟。悟了之後要修,修是什麼?你還有習氣在,煩惱是斷了,還有習氣,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將習氣磨光。悟後起修,即是《華嚴經》末後善財五十三參,他在文殊會下開悟了。五十三參是歷事鍊心,成就後得智。《華嚴》給我們開了非常好的典範。覺悟之後從事於教學工作,所以自己成就之後只有一樁事,教化眾生。譬如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示現成道,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大徹大悟,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執著,沒有分別,不再起心動念了,這才是真正徹悟。如果沒有執著,還有分別,還會起心動念,這是阿羅漢;如果執著、分別都斷了,還會起心動念,這是菩薩。諸位要知道,這個菩薩是十法界、四聖法界的菩薩、佛,他雖會起心動念,確實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。如果他能將起心動念也斷掉,他就超越十法界了。我們在《華嚴》裡講得很多,對這個境界很清楚。
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修的是什麼?無非就是斷執著、斷分別、斷起心動念。「法」是方法,「門」是門道。方法門道很多,統統修的是這樁事;如果不是修這個,就不叫佛法。修行必須要斷煩惱。執著是見思煩惱,分別是塵沙煩惱,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。你看《華嚴經》上說得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生佛平等,本來就是平等的;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這就是說明佛跟眾生本來平等。為什麼你現在變成這個樣子?就是你無端,無緣無故生起了妄想分別執著,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,變成六道,變成三途。怎麼變的?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、執著變現出來的。
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能將一切分別執著放下,不再分別、不再執著,就成菩薩,超越六道輪迴;若不再起心動念,那就超越十法界,契入一真法界。只要念頭一轉,凡夫成佛只在一念之間,一念真轉得過來就成佛了。釋迦牟尼成佛了,身體還在世間,不礙事;用這個身體度眾生,幫助別人覺悟,再利用這個身體斷自己殘餘的習氣,這是對自己的提升。最重要就是幫助一切眾生,自利利他,自度而後才能度人。
佛把宇宙人生真相講得這麼簡單、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!可是有人聽到,雖是覺悟,他的覺悟就像閃電一樣,光一閃,之後又迷了。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?煩惱習氣太重了。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累積的煩惱習氣,哪有那麼快一下就明白了!一下明白的人是有,不多。像祖師大德,真的,他們一下就明白了;慧可幾句話他就明白了。他這一明白的現象是什麼?真正放下了。我們今天聽經,明不明白?明白了。依舊沒有放下,那個明白是假的,不是真明白;真明白,真的就放下了。什麼時候才真明白?長時薰修,就是在惠能大師的會下,我們都看到,真正明白過來的有四十三位。四十三人中有的人是很快,幾個月,二、三年就開悟了;有的二、三十年。跟著能大師,天天聽他講經說法,依照他的指導去修行,二、三十年才覺悟,不錯了!二、三十年他就成佛了,所以很值得我們尊敬。
[NextPage]到今天這個時代,我們講得再清楚、再明白,能不能開悟?這話不是我說的,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講的。黃老居士跟虛雲老和尚參過禪。他學密,密宗的老師是貢噶上師,這都是很有聲望的、很有成就的。早年我回國就是去看他,我們在美國結的緣,但是在美國沒有見過面。我知道他的訊息,就到北京去探望他。他告訴我,現在這個時代,禪沒有了,密也沒有了。參禪不會開悟,大概現在這個時代,得禪定的都沒有了;學密也不能成就。他跟我說,最近六十年當中,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。他說,往後恐怕沒有了,唯一能成就的就是念佛,帶業往生。所以他自己這一生雖然學禪、學密,花了那麼多時間,那麼多精神,最後還是念佛求往生的。他在生病的時候,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,勇猛精進,他是念佛往生的。
他的老師是夏蓮居老居士。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就是夏老居士用了十年的時間編成的。我在海外弘揚這個本子,他在國內弘揚這個本子。在那個時代弘揚這個本子只有我們兩個人,所以我們見面非常親切。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;經題是全經的總綱領,就好像文章的題目一樣,很重要。經題裡包含著「清淨,平等,覺」,與國家宗教局提出的論題相應,「心淨,心安,心平」。「平」是平等,「淨」是清淨;覺了就「安」了,迷了心就不安。你看看,這個論題就是《無量壽經》修行最高的指導綱要。清淨、平等、覺,就是心淨、心安、心平。希望真正得到「心淨、心安、心平」,必須要學習《大乘無量壽經》。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我們最近學習的「淨行品」,文殊菩薩告訴我們一個總綱領,「善用其心(清淨平等覺),則能成就一切勝妙功德」,怎樣善用其心?經文略舉一百四十一願。從這些例子裡,舉一反三,聞一知十,你就知道在日常生活中,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應該怎樣用心。一百四十一是表法,清涼大師說得很清楚,一百就是十信位。十信是學習的基礎,每一位都圓攝一切位,十乘十是一百;這是詳說。四十一則表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。四十一,此是略說。經文對於基礎教學說得很清楚,說了一百首,最難的就是基礎教育。
我們今天學佛遭遇到的嚴重困難,念佛念這麼多年,連個消息都沒有。誰敢說自己有把握往生?沒有把握,原因在哪裡?是我們忽略了基礎的教育,基礎的教學。佛是非常慈悲,講得很周到,我們也真的明白了,掌握到了。淨宗同學修行五個科目,第一「淨業三福」,是整個佛法修學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我們找到了。第一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我們做到沒有?如果這一條不能落實,則連根都沒有了。這一條是根本,是世間法,不是佛法。第二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。接受三皈才是佛弟子。所以第一條是世間善人,就是佛經上講的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。世間善都沒有,怎麼能學佛?佛是大善,佛的善是建立在世間善的基礎上。
在戒律裡,《佛藏經》說得很好,「佛弟子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佛不承認你是他的學生。小乘是什麼?小乘是人天善,學佛必須從人天善上紮根。我們連人天善都沒做到。最近也常有同學來看我,從內地來的,告訴我現在在國內學習《弟子規》的風氣很盛。有些年輕的同學們,還有不少是從事於教育工作的,做小學老師、中學老師,原本都以為自己很孝順,做得都不錯,結果學了《弟子規》之後才感到很慚愧,孝悌實在沒有做到,與《弟子規》上的標準差得太遠!這是弟子規的教學,已經產生效果了,很難得。
中國佛教從唐朝中葉以後,就不學小乘了,而以儒、道代替小乘。所以從前無論在家出家,學佛的同學沒有不念儒書的;換句話說,沒有不學《弟子規》的。雖然不叫《弟子規》,但是跟《弟子規》總是一類的課目。諸位在陳弘謀的《五種遺規》裡,《養正遺規》、《訓俗遺規》、《教女儀規》,你就能看到。我們現在將它重新製版,分為五冊。第一、二冊已經出版,《養正》、《訓俗》與《弟子規》是同屬一類的書。我們過去學習也不是用《弟子規》,而是用《養正》和《禮記》裡的《曲禮》、《內則》。《禮記》也有十幾篇,每一篇都好,學這些規矩教訓,奠定修養的基礎,才曉得怎樣「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」。所以我現在將這兩句落實在《弟子規》;《弟子規》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,這兩句就沒有做到。
「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就是十善業道。《十善業道經》我們也詳細講過,留有錄相帶,現在做成光碟。有些同學們很發心,依照講演把它整理成文字。因為它是學佛的基礎,非常重要。這篇文字我自己看過,並加以iu修正。現在這本書也在大量流通,以此奠定學佛的基礎。如不能把《弟子規》與《十善業道》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則三皈五戒就做不到。三皈就是覺、正、淨,就是此地講的「心淨、心安、心平」。你看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與大眾開示,他不說皈依佛,而說「皈依覺」,「覺而不迷」是皈依佛;覺則心安。「正而不邪」是皈依法,心平。「淨而不染」是皈依僧,心得清淨。這三句即是三寶!能大師說得好。我們今天講「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」,很多人聽不懂,反而產生誤會,皈依佛就想到佛像,皈依法就想到經書,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。其實佛說三皈不是這個意思;佛教我們應當皈依自性三寶,「自性覺、自性正、自性清淨」,是這個意思,不能錯會了!
這三句應如何學習?第一要覺悟,覺什麼?聖人教人皆是首先將學習的總綱領傳授與人。《三字經》開端說: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就是覺。教你要肯定所有一切人的本性本善。佛教人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」,與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是一個意思。你要肯定一切眾生都有佛性,既有佛性他必能作佛!他本來就是佛。所以人本來就善,為什麼變成不善?學壞了。人人都有佛性,你為什麼變成眾生?學錯了。由此可知,「教由興起」,教育多麼重要!
所以宗門教學確實相當高明,開端就講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你有佛性。首先要肯定一切萬法從自性生,也就是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,宇宙、萬物、眾生從哪裡來的?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肯定一切法從自性生。自性、自心是真佛!所以真佛是自己的自性,成佛沒有別的,恢復自性而已。絕對不是說自性之外還有個佛給你成。所以眾生覺了就稱為「佛」,迷了就稱為「眾生」;凡聖的差別就是「覺、迷」。
[NextPage]現在我們迷了,迷得太久了,迷得太深了,已經養成了許多壞習慣、壞習氣。首先你要覺悟,覺悟才會產生信心;我能成就,有信心;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。你若沒有信心,什麼事都不能成就。世出世法一切事,成就大小總是決定在信心。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然生起信心,我們相信所有一切不善,自性裡本來沒有,這是馬鳴菩薩《起信論》裡告訴我們: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。煩惱習氣都是「不覺」變現出來的,本來沒有。你說殺生、偷盜,自性裡也沒有。為什麼現在會有這些習氣、這種行為?這都是染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的現象,這不是自性本有的。
現在我們應從哪裡開始修正過失?從十善業道。我的老師教我放下,放下殺生。不但不殺生,凡是害人的念頭都屬於殺生。殺生的範圍很大,你想害別人,對他的生命安全有威脅的念頭,都是屬於殺心;對他財物有損害的念頭是盜心。所以菩薩戒和比丘戒不一樣,比丘戒的結罪,是論事不論心;菩薩戒則是論心不論事。你才起心動念,就已經犯戒了。你恨某個人,想害某個人,你就犯了殺戒。你雖然沒有殺他,你的念頭錯了,這個念頭就是殺心,已經犯了殺戒。你沒有偷他、盜他的,想佔他一點小便宜,你就犯了盜戒。盜心不除,你的心不善。所以菩薩戒是從起心動念結罪。
所有一切不善太多太多了,歸納起來總不外這十大類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欲、瞋恚、愚癡,放下捨盡。也就是落實十善業道。落實十善業道的心就清淨了,心清淨就生智慧。《金剛經》說: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。為什麼現在沒有智慧?心不清淨。心就像水一樣,水清淨的時候沒有波浪,就像一面鏡子一樣,外面景色照得清清楚楚。惡是心水起了大風大浪。有一惡念就起波浪,何況十惡並作!那真是大風大浪。你的心怎麼會清淨?所以要想心清淨,一定要落實十善業。
現在我們知道要修十善,可是事上總是做不到,這是什麼原因呢?原因是從小沒有受過弟子規的教育。所以真正講「修行」,「行」是我們的行為,「修」是修正,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「修行」。錯誤行為太多,總的來講不外乎三大類:念頭,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;言語,口業的行為;身體的造作是身業的行為。所有的行為用身、語、意這三大類,就全都包括盡了。十善業就是從這三大類再稍細分。身業,殺生、偷盜、邪淫,屬於身之造作;口業,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,屬於口之造作;意業,貪、瞋、癡,屬於意念之造作。自性裡本來沒有造作。沒有的能不能斷得掉?當然能。自性裡有的,一定可以恢復。諸佛菩薩恢復了,我們當然也可以恢復,從這裡建立堅定的信心,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,自性本有的智慧就生起來了。
智慧生起,才能進一步把一些錯誤的觀念捨掉,這就是六祖講的「八邪」,邪是不正。邪見,錯誤的見解;邪思,錯誤的思想,你想錯了、你看錯了;邪語,你說錯了;邪業,是你做錯了;邪命,是你現在的生活方式不正確。今天有個同修問我,北方也有個佛門弟子很不錯,他想建一所道場。但是建道場緣不成熟,他在外面借貸了很多錢建道場。這就是屬於邪命。他要靠負債、靠化緣、靠募捐來養活這個道場,多辛苦!他的心怎麼能安,怎麼能清淨?同時他加給別人的負擔,人家願意嗎?這種事不可以做,這是屬於邪命。命是養活這個身命,這些手段錯了。
釋迦牟尼佛在世,他老人家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。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,他的道場在哪裡?人在哪裡,道場就在哪裡。我們看到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多在樹下、河邊。地上一坐,學生們大眾圍坐團團,佛就為大眾講經說法,解答疑難。所以,都是坐在地上,沒有講堂、也沒有桌椅。這個示現的意義,諸位一定要懂得。以後雖然也有國王大臣、長者園林別墅的供養,釋迦牟尼佛與他的學生有個地方居住。這是示現隨緣,有房舍就進入裡面教學;沒有,就在河邊樹下也行,裡外不礙事。可是我們要明白,一切供養只接受使用權;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可以有使用權,而不可有所有權。你只能邀請他在精舍講經說法,講完畢他就走了。不是說,這個精舍供養法師。法師出家了,送一個家給他,又把他枷回來了,這是錯誤的!哪有這個道理。
佛一生沒有問人要過錢,沒有化過緣,這要知道。他老人家給我們做典型,給我們做模範,我們要學,學佛就要跟他學,不能跟別人學。這樣你的心才清淨,心才安、才平等。如果你要搞得一身債務,你這三個都沒有了。你的心不清淨、不安、不平,你全錯了。近代的印光大師,你看他老人家,一再的教導我們建念佛堂;他沒有教我們建大道場,只建念佛堂。效法淨宗初祖慧遠大師。慧遠大師有福報,所以他的念佛堂大,他有一百二十三人,個個成就。印祖教導我們,現代人福薄,教我們建念佛堂,不要超過二十人,大家在一起共修,會有成就。不超過二十個人,我們現在這個講堂就夠用了。我們今天如果不講經、不流通佛法,真正修行,我們這三層樓,二十個人夠用了;不過這個地方有麻煩,它是商業大樓,不准住人。所以必須要能住、能開伙,有個念佛堂,這就行。這是講到「邪命」,我們應知避免。
[NextPage]下面說「邪方便」。佛家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。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。要用現在的話講,就是最適合的方法,最好的方法。但是最好的方法,若不是用在正法上,那就變成邪方便了。這一類事情太多太多了,我們沒有智慧去辨別,自然很容易做錯事。第七個是「邪念」,第八個是「邪定」,總名「八邪」。
十惡去掉心清淨,八邪去掉心就安了。再要把這些煩惱習氣也除掉,心就平了,「心平氣和」。煩惱習氣六祖大師說了十一個,第一,是不善的念頭,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不能有。其次,是邪迷的念頭,我們學佛的同學有,這是什麼?好奇,喜歡神通、喜歡感應,哪個地方一說你就心動了,這叫邪迷心。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習氣?實在講,十惡沒有斷,八邪沒有去。十惡、八邪要是斷掉的話,這個習氣還有,但是它不起作用,為什麼?念頭一起你就覺悟了,一覺這個念頭就沒有了,所以最難的是斷十惡!
我們今天十惡斷不了,就是《弟子規》沒落實。所以找到根本,還是要認真從《弟子規》上下手,按部就班一層一層向上提升,才容易入門,人人都可能成就。如果不從這上下功夫,確實是難,真的是難。
第三、劫害心,就是有習慣性的傷害眾生的念頭。不要說害人,害眾生也是這種念頭。蚊子咬我一口,一巴掌打死了。害眾生,有意無意的對於一切眾生有傷害的習氣。第四、惡毒心,這都是不善的心、不善的習氣。五、嫉妒心,你說我們有沒有?看到別人有好事,心裡就有一些不舒服,有一點不平,這個要不得!若有這種念頭,心怎麼會平?應該要學佛菩薩,看到別人有好處,得利益,應當歡喜、應當讚歎,不應該有嫉妒。須知嫉妒最傷害自己身心。
六道眾生,每個人過去生中造的業不一樣,所受的果報各不相同。有人富貴,有人貧賤,有人健康,有人多病,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差別?業因不一樣。佛在經上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,一切眾生的業力,特別講六道兩種業,一種叫引業,我們人道引業相同,引導你到人道受身,得人身,這個業力是相同的;但是另一種滿業,則各各不一樣。所以雖得人身,富貴貧賤、吉凶禍福不相同。滿業是怎麼成就的?過去生中三業善惡所感。三業善這一生享福,三業不善,這一生受苦受難。所以你要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就不會怨天尤人,為什麼?原來都是自作自受,你怎麼能怪人?怪人就又加一重罪。我自己造的因,今世我自己受果報,與別人不相干。
伊斯蘭教講兩世因果,可是我讀《古蘭經》發現還是三世因果。它有六個基本信條,其中有一條「信前定」,《古蘭經》說,「真主依前定創造萬物」。依前定造這個人讓他享福,造那個人讓他受苦。不是真主不公平,喜歡你、討厭他,不是的。真主是依前定。前定是什麼?跟三世因果一樣,你前生造善因,今生享福;前生造不善,今世要受苦,富貴貧賤吉凶禍福皆是前定的。所以從「依前定」說,還是三世因果,而不是兩世因果,他「依前定」。聖人所以教人的,只是細心去觀察就能了解,佛法裡三世因果講得很圓滿、很透徹。
人、一切眾生幾乎沒有例外,心目中念念不忘的,所希求的,財富、發財。你看每逢新年到處聽到「恭禧發財」,能發得了嗎?求健康長壽、求聰明智慧,能求得到嗎?不管哪個宗教,不管哪個族群,中國、外國,我接觸的人很多,問問他們,都求,沒有一個不希望獲得。這些在佛門裡講「有求必應」,不是求不到,真求得到。求得的,是你命裡本來沒有,現在得到了,那是你求得的;命裡本來有的,不算數。命裡頭沒有,你可以求得。這個求,也是我初學佛時章嘉大師教我的,有理論、有方法,如理如法的求,沒有求不到的。你要是違背道理、不能如法,你所求就得不到。
要怎樣「求」?你看《了凡四訓》雲谷禪師教導袁了凡先生「求」的理論與方法,「求」的道理;你要是學會了,你這一生中肯定有求必應。《了凡四訓》書後還附有一篇「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」,文字不太多,只有四、五頁。其實俞淨意所依據的理論與方法超過了凡先生;他的求願與所得的果報也超過了凡先生。只是了凡先生把他有求必應的事蹟寫出來了,而俞淨意沒有寫出來,是由同鄉羅禎筆記的。這兩篇文字都非常好,如果我們認真去讀誦學習,明白義理,依教奉行,這一生中必定也是有求必應。
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的原則,我常常跟諸位報告,因為大家要求,佛教我們「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」,這是總的原則。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具體的做法就是布施。布施財,這是修因,你得的果報就是財富;布施法,這是修因,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;布施無畏,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。我們學佛的人大概這三樣都修,但是為什麼沒有顯著的感應?我想,還是道理未能透徹明白,所以修的效果就削弱了。如果真正了解這個道理,你所修的感應就特別明顯。不明理的時候,半信半疑:佛講的話是真的嗎?我的錢都布施掉了,明天我的生活怎麼辦?還是懷疑。諸位要曉得,懷疑佛菩薩的聖教,就是懷疑自己的性德,這個障礙很嚴重,把布施的福都折損了。這邊做功德,那邊懷疑;這邊修善,那邊折福;所以果報不能現前。要曉得這個道理。
如果你真的相信,布施捨財,縱然明天沒有飯吃,還是深信、不疑,自然後福無窮。所以無論是什麼事都要覺、要明;不覺、不明,你的修積不容易感受果報。所以,不是沒有感應,而是「疑慮」把它抵消了。只要誠敬認真去做,決定沒有疑惑。對於諸佛菩薩、對於聖賢人的教誨肯定、相信,一絲毫疑惑都沒有。凡有好事,皆盡心盡力去做。還有些事,不要花錢的功德,行好事。譬如我們自己依照佛菩薩教誨,認真落實弟子規、落實十善業,做給別人看,這有大功德!人家看到你這個樣子,對你很羨慕,對你很讚歎,向你學習,這即是自行化他,不需要花錢的功德。自己要做一個好樣子給社會大眾看,這個功德最大,比布施錢財的功德還大。為什麼?自己做到是為內財布施,內財比外財更殊勝。
[NextPage]何謂無畏布施,素食就是無畏布施,不吃眾生肉,不再跟眾生結冤仇,令一切眾生永無恐怖畏懼。也許有人問:有人吃齋吃了一輩子,並不健康也不長壽。為什麼?這是抵消掉了。因為他還有惡念,還在殺生;蚊子叮他,一巴掌打死了,把他吃素的功德抵消掉了。看到蟑螂、老鼠就想殺牠,這不是施無畏!所以要明理。細細去想想,這邊做,那邊抵消,做得不多,抵消的比做的還多,怎麼會有福報?所以不是沒有效果,只要細心去觀察思惟,你就曉得,為什麼效果不彰,必有因緣。
所以要學著愛護一切眾生,「護生」。譬如有些人認為放生是功德,放生是好事。怎樣放生?如不如法?如果你到市場預先去訂購,你不放生他不去抓,因為你要放生,他拼命去抓,這叫「害生」,這哪叫「放生」?你看,許多道場,規定哪一天放生,預先通知市場放生要買多少鳥、買多少魚。他那天生意好,他特別去抓;你要不放生,他就不抓了!為什麼?他賣不掉。這就是美其名是「放生」,實際上是害眾生,錯了!這些細節我們都沒想到。再說放生要舉行儀式,儀式時間太長,有很多眾生已經死了。所以儀式應是愈簡單愈好,要快快把牠放掉,牠會感激你。所以只要我們多替眾生想想,我們就會多覺悟、多明白。
嫉妒心不能有,諂曲心不能有。諂曲是諂媚、巴結,看到有錢有勢的人,去討好,總希望我們能得一點好處。這是錯誤的妄念。存心要清淨。好事,盡心盡力去做就是圓滿功德,不一定要做很多。我們的心力都到了,有緣就去做,能做多少都是圓滿功德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凡事總要隨分隨力,不能勉強。
吾我心,起心動念都是把「我」擺在第一,一切都是為我的利益。這個心不善。為什麼?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你為什麼生生世世離不開六道輪迴?就是「我執」太重。佛法的修學,第一就是破我執,人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就出離六道了。
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,你想想看,你會不會生病?不會生病,為什麼?「我」都沒有了,誰生病?哪個人生病?再跟你講,你也不死;「我」沒有了,誰死?誰生病?誰受苦?誰受樂?都沒有了。《金剛經》佛跟菩薩講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。那是真正覺悟的菩薩。有「我」,什麼苦難都要受,無「我」就沒有了,什麼問題都解決了。所以「執著身是『我』」這是人生第一錯誤的認知。必須要覺悟,要把它放下。
再就是狂妄自大,這是傲慢的習氣。傲慢的習氣人人都有,總覺得我比別人強。以前李老師為學生授課,他說,你看!從前街頭上的乞丐貧賤到極處,「貧」是沒有財富,靠乞討過日子;「賤」是沒有地位。但是,他還有傲慢,他看到富貴人家乘車經過,說:「哼!有什麼了不起,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」。這就是狂妄心,狂妄的習氣。
再者是輕人的心,自己看得很重,把別人看得很輕;輕慢別人,抬高自己。這些習氣都是前面講的十惡八邪;十惡八邪雖然放下了,習氣還在。習氣除掉之後心才真正平和,清淨、平等、覺才能現前。所以六祖跟我們講,所有不善的行為都要除去;然後,再更進一步,就像他在《壇經》上說,他自己是「常見自己過,不見他人過」。我們就要學到這個地步。「常見自己過」是佛法裡講的「自覺」。一般講開悟,開悟是什麼?覺悟自己過失。悟後起修,覺悟之後知道自己過失,把自己過失改正過來叫「起修」,叫「悟後起修」。如果不知道自己過失,就無法改過,沒法子修行。所以一定要先見自己過。
見自己過的是聖人,不是凡夫。凡夫,你去問他有沒有過失,他說沒有。他看別人一身都是過失,而不見自己過。凡聖不同就在此地。我們要怎樣才能見自己過?見自己過不是簡單事,是大學問!自己若沒有這個功夫;可以看別人,看別人的過失最容易。看人過失不可以批評。《弟子規》云:「人有短,切莫揭。人有私,切莫說。揚人惡,即是惡。疾之甚,禍且作」。應當立即反省,回光反照,自己有沒有同樣的過失。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,應知用這面鏡子常照自己的心行。世出世間聖賢都是這樣教我們,初學時在這上用真功夫。如果發現自己有過失,趕緊改正;沒有,要勉勵自己,不要犯這個過失,這樣就好。這叫真正修行,是真正的聖賢弟子。
另一種方法是讀經。「經」也是一面鏡子,譬如早晚讀《了凡四訓》,不要讀得太快,太快就沒有隨文入觀的時間;慢慢的念,念著、想著這一句我做到了沒有,我有沒有犯?這樣念法益處就大!拿著經訓的標準來反省、來檢查,自己哪些做對了,哪些做錯了。對的我要繼續增長,不要失掉;錯誤的,我要依照聖教改正,才能長善救失。念得再大聲,再快,念完之後,它是它,自還是自,有什麼用處?所有一切戒經,都是規範我們的行為,不能念得太快。《十善業道經》也不可以念得太快,一條一句認真檢討。如果同參道友在一起,就像開檢討會一樣,一個人讀或者幾個人輪流讀。一個人讀一段,讀完之後大家檢討,經上所講的我有沒有做到。不要問別人,問別人就錯了,要問自己,每個人問自己有沒有做到,與同學們共同勉勵。或者研究在某一種狀況之下,應該要怎樣變通。聖人的教誨都是圓融的,我們在不同環境當中應該怎樣去靈活的運用;這就是權巧方便,不是一成不變的。聖教的精神要抓住。
[NextPage]有同學問我,現在有很多報紙、雜誌裡面印的有佛像,我們佛弟子拿到手上應該怎麼處理?還有些念佛機外殼也有佛像,甚至於一些佛教光碟壞了不能用,應如何處理?有許多人對此感到很納悶。此處應知一個處理的原則,「恭敬心」。沒有輕慢,有恭敬心,用恭敬心怎樣處理都是對的。你即使是有很多處理方法,沒有恭敬心,也是錯的。所以恭敬比什麼都重要。
譬如在澳洲,像這些不能使用的法物,壞了,可以把它包好,包得整整齊齊,恭恭敬敬的,在乾淨的地方挖土,埋入地下。另外,如果住在河邊,水是流動的,不是死水,可以將它沉到水底。這都是古人教給我們的處理方法。一是埋在土裡,一是隨水流去。現在環境有了變化,不能丟入海裡;染污海水,還得犯法。如果能焚化的,把它燒掉,將灰包起來,也是一種處理法。
有些寺廟有焚化爐,以恭敬心在焚化爐裡焚化。如果實在沒有方法,你就是用恭敬心,把它折疊,包得整齊,照一般垃圾處理,我們的心盡到了,都沒有過失,都是正確的。如果很輕慢、草率,沒有恭敬心,就是依照古人講的方法,也有過失。所以最重要的是恭敬心,對三寶不輕慢,就是功德,我們的心才能安、才能平。
《壇經》裡給我們介紹的佛菩薩,完全從表法上說。你讀了之後就曉得,一點迷信都沒有。他只舉幾個例子,應知舉一反三。他說「慈悲即觀音」,沒錯,觀音菩薩確實是代表慈悲,心地慈悲就是觀音。我們看到觀音菩薩,慈悲心就生起來了,這才是供養佛菩薩形相的真正作用。不是看到觀音菩薩趕緊給他磕頭,希望他大慈大悲保佑我,那就錯了!那就是迷信。看到觀音菩薩,聞觀音菩薩名號,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慈悲心引發出來。我對一切眾生要大慈大悲,這就對了。「喜捨即勢至」,淨土宗的大勢至菩薩,代表大智大捨。他說「能靜即釋迦」。「釋迦牟尼」是印度話,釋迦翻作能仁,仁慈的仁,牟尼翻作寂靜。能仁寂靜,六祖用一個能、用一個靜,所以你懂得這個意思。名號含義教人對一切人要能仁慈,對自己要清淨。你看到釋迦牟尼佛、聽到釋迦牟尼佛名號,立刻就想到「我對人是不是仁慈?我對自己是不是清淨?」
名號與佛像統統是表法,是教育,哪裡是迷信!這就是今天講的「藝術的教學」,最高的教學方法,你不能把他當作神來看待。這是第一要義。第二個要義,是報本反始,報恩之意。我們今天所學的是釋迦牟尼佛教授的,釋迦對我有恩,造他的像,供養他,報師恩啊!所以供養佛菩薩形像有兩重意思。一是報本反始,表報恩的心。另一是見賢思齊,教人見聞形像,即能提醒自己。「平直是彌陀」,「平」是平等,「直」是正直。對一切眾生平等,對自己正直。就是中國儒家所講的「誠意正心」,阿彌陀佛代表此義。
於此可見能大師的感嘆!這是在唐代,佛教傳入中國已經七百多年,七、八百年,距離佛陀時代愈去愈遠,所傳的法漸漸變質了。大家只注重形相,不曉得表法意思。現在六祖惠能大師距離我們又有一千三、四百年,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。所以經如果不講,不認真的學習,你怎麼會懂?現在社會上都說佛教迷信,我們聽了點頭,一點都不能否認,為什麼?真的迷信,幾個學佛的同學能把這些道理講清楚、講明白?講不清楚、講不明白他就信了,不是迷信是什麼?所以不能怪社會大眾,要怪我們自己學佛四眾同學沒有學好;沒有把好的樣子,佛菩薩好的形相向社會大眾宣揚。所以過失不在他們,而在我們自己。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。我們要學真的不能學假的。
唯有真實,對自己才有真實利益。這個真實利益,是最大的利益,健康長壽、聰明智慧。財富不要多,生活能維持就好。不要過富裕的生活,富裕的生活最容易迷失方向。有多餘的財富,應當幫助別人。自己生活,實在講,心地愈清淨,你的需要量愈少,生活很簡單很快樂,這才是真正得受用。煩惱輕,智慧長,你說多快樂!今天我就報告到此。今天是新年的頭一天,我們講到「心淨、心安、心平」,希望我們都能夠把它落實,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在此將它作為新年禮物,供養大眾
祝你
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! 謝謝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