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圖文

有餘涅槃


【 PDF下载 】

  【有餘涅槃】

(科註第826頁第2行)

 

  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有餘涅槃者,對無餘涅槃而言。有餘 無餘其解有三種:

  一、唯就小乘說。斷一切之煩惱而絕未來生死之因者,尚餘今生 之果報身體,謂之有餘涅槃,其人今生之果報盡而歸於寂滅,謂之無餘涅槃。 即證得阿羅漢其身存生之間,為有餘涅槃,其身死時,乃無餘涅槃也。故有餘 涅槃者無生死之因,唯有生死之果(此前生所招之果報),無餘涅槃者,無生 死之因,亦無果也。又云有餘依涅槃,無餘依涅槃,依者依身,身為人之所依 ,故名依身。

  法華經信解品曰:「我等長夜,修習空法,得脫三界苦惱之患, 住最後身有餘涅槃。」(最後身:謂生死界中最後之身。阿羅漢及等覺菩薩之 身也。)

  寶窟下本曰:「因亡名有餘,果盡名無餘。」唯識述記十末曰: 「其因盡苦依未盡,異熟猶在,名有餘依。依者身也,〔中略〕此中有餘,約 二乘說,以言唯有微苦依故,依謂依身。」(異熟:舊譯果報,依過去之善惡 而得之果報總名)

  

  二、唯就大乘說。變易生死之因盡,謂之有餘涅槃,變易生死之 果盡,而得佛之常身,謂之無餘涅槃(凡夫之生死謂之分段,菩薩之生死謂之 變易)。

  寶窟下本曰:「金剛心斷變易因盡,而變易果猶存,有餘累故曰 有餘。佛果為解脫道起,則無復因累,變易生死果亦亡,則無復果累,故名無 餘也。」(金剛心:四教儀曰:「更斷一品無明入等覺位,亦名金剛心,亦名 一生補處。」)

  

  三、就大小相對說。小乘之無餘涅槃,尚有惑業苦三道之殘餘, 故云有餘,大乘之無餘涅槃,究竟而無殘餘,故云無餘。

   勝鬘經曰:「有有為生死,有無為生死。涅槃亦如是,有餘及 無餘。」(無為生死:變易生死,勝鬘經謂之無為生死。以聖者為無為之人, 無為人所受之生死也。)又曰:「以成就有餘解脫有餘清淨有餘功德故,知有 餘苦,斷有餘集,證有餘滅,修有餘道,是名得少分涅槃。」

  法華經譬喻品曰:「我本著邪見,為諸梵志師。世尊知我心,拔 邪說涅槃。我悉除邪見,於空法得證。爾時心自謂,得至於滅度。而今乃自覺 ,非是實滅度。若得作佛時,具三十二相。天人夜叉眾,龍神等恭敬。是時乃 可謂,永盡滅無餘。」

  寶窟下本曰:「小乘中因果盡名有餘,大乘因果盡名無餘。」

  佛性論云:二乘有三種餘:一煩惱餘,謂無明住地。二業餘,謂 無漏業。三果報餘,謂意生身陰。」(無明住地:於根本枝末中為根本無明, 於我法二執中為法執。是一切煩惱之所依,為變易生死之因,故名住地。意生 身:初地以上之菩薩身。為眾生濟度如意受生而得之身,故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