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楞嚴經正脈疏卷二十五》:此之三慧,惟聞慧不同常途,故思修亦別。約常途,聞即多聞,謂聞經解意功夫。
《楞嚴經正脈疏卷二十五》:此之三慧,惟聞慧不同常途,故思修亦別。約常途,聞即多聞,謂聞經解意功夫。
廣大會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舊譯為陰,又譯為眾,新譯為蘊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(節錄):(術語)為者造作之義,無因緣造作,曰無為,又無生住異滅四相之造作曰無為,即真理之異名也。
法身、般若、解脫是為三,常樂我淨是為德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(節錄):(術語)bhikṣu,又云bì煏(ㄅㄧ)〔音必〕芻。同於舊譯之比丘。譯曰乞士、除士、除饉男、熏士、道士等。出家為佛弟子,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。以此方無正翻之語,故經論中多存比丘。
好好念佛 成佛是大事
二苦 八苦
圓教 化儀
《三藏法數》:〔出華嚴經疏〕十山皆稱王者,謂依海而住,高出一切諸餘小山,以喻十地菩薩修行,同入如來智海,高出一切二乘諸行也。(二乘者,聲聞乘、緣覺乘也。)
《佛光大辭典》(節錄):(本際:最初之邊際。)
《佛學大辭典》「四句分別」條:(術語)以有空分別諸法,謂為有而非空,是第一句有門也。反之而謂為空而非有,是第二句,空門也。反之而謂為亦有亦空,是第三句,亦有亦空門也。反之而謂為非有非空,是第四句,非有非空門也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名數) 一、念佛,念佛具足十號,有大慈大悲大光明,神通無量,能拔濟眾生之苦,我欲與佛同也。
殺盜淫妄酒是一切惡業,貪嗔痴慢疑是一切病因,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緣,臟腑失調天地變異是一切病果,疾苦短命自然災禍是一切病報,仁義禮智信是一切病藥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三明與三慧也。。
教理行果 轂 輻 輞 塵說 剎說
《佛光大辭典》:即四緣中第一之「因緣」,為能生起有為諸法之直接、親密之原因。
淨土或問節要略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