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貪愛染著之情也。煩惱之名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貪愛染著之情也。煩惱之名。
這些年來,我們將愛送到全世界,肯定人性本善,人人皆有佛性。期望人人能學會自愛、愛人、愛家、愛國、愛世界、愛眾生。愛,從心、從受。以真心感受為義。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。真誠包太虛,仁愛周沙界。落實在世間,即是弟子規;落實在佛法,即是十善業道。故慈悲遍法界,善意滿娑婆。亦即是十善業道遍法界,弟子規教滿娑婆。
《三藏法數》「事事無礙法界」:謂一切分齊事法(分齊:分際),稱性融通,一多相即,大小互容,重重無盡,故名事事無礙法界。
智能見事物,故名眼,智即眼也。
《佛光大辭典》「石刻阿彌陀經」條:指於碑面雕刻阿彌陀經。最著名者為湖北襄陽龍興寺之石刻彌陀經,世稱襄陽石經。
勝應
俱胝 那由他 迦羅分
果號
佛知見
謂佛在魔羯提國竹園中阿耨大泉,與大比丘眾俱。時舍利弗問佛孫陀利等十事宿緣。佛答,皆從往昔造眾惡因,無數千歲,受無量苦報,餘殘未盡,於成道後,復償宿對。
此四通言無畏者,由佛十力之智內充,明了決定,故於大眾中凡有所說,則無恐懼之相,故名無所畏。
事理無礙 事事無礙 一真法界
語密 身密
《佛學大辭典》「天真佛」條(節錄):(術語)法身佛之異名。謂眾生本具之理性,天真獨朗者。
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六品之名。四要品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