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大阿羅漢 賓頭盧
十六大阿羅漢 賓頭盧
「道」即能通之義,「品」猶類也。合四念處等法門為三十七,皆是入道淺深之氣類,故云道品也。
(術語)二諦之一。對於世俗諦之稱,又云真諦、聖諦、勝義諦、涅槃、真如、實相、中道、法界、真空等,總以名深妙之真理,諦者真實之道理也。此道理為諸法中第一,故云第一義;真實故云真;為聖者所見,故云聖;為殊勝之妙義,故云勝義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名數)開六煩惱中惡見之一而為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取見、戒禁取見之五見。因而為十煩惱。然則六煩惱、十煩惱,實開合之不同也。
(術語)二諦之一。對於世俗諦之稱,又云真諦、聖諦、勝義諦、涅槃、真如、實相、中道、法界、真空等,總以名深妙之真理,諦者真實之道理也。
天樹王
喜忍 悟忍與信忍
《佛學大辭典》「陽燄」條:(譬喻)大乘十喻之一,又作颺〔音羊〕燄,或單曰燄,又曰陽光。莊子所謂「野馬塵埃」是也。謂春初之原野日光映浮塵而四散者也。渴鹿見之以為水,走而趣之。
十乘者,十乘觀法也。此十通名乘者,乘即運載之義。如世車乘,堪能運載也。蓋言修行之人,依此十法修之,則能運出生死之苦海,到於涅槃彼岸也。數至十者,由修觀之人,上中下根不等。上根者,唯觀初不思議境,即得破惑顯理;其次者,於初種觀法修之不入,須用第二發心,乃至第七對治助開,方能破惑顯理;又其次者,於前七種觀之不入,須用第八知位次乃至第十離法愛,方能破惑顯理。故《止觀大意》云:上根唯一法,中根二或七,下根方具十。又為知妙境為九乘之本,稱本修九,方堪入於初住,是故備論此十乘也
梵語波羅蜜,華言到彼岸。謂菩薩修此十法,化度眾生,超生死海,到涅槃岸也。(菩薩,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華言覺有情。梵語涅槃,華言滅度,滅是滅見思、塵沙、無明三種惑,度是度分段、變易兩種生死。)
《佛光大辭典》「石刻阿彌陀經」條:指於碑面雕刻阿彌陀經。最著名者為湖北襄陽龍興寺之石刻彌陀經,世稱襄陽石經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界名)維摩居士之國土也。
勝應或劣應之身
以大覺性不增不減,非變非遷,一切眾生,無不具此三因佛性,此因若顯,即成三德妙果也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名數)一切之小乘經,以三法印印之,證其為佛說,大乘經以一實相印印之,證其為大乘之了義教。
常略名四住。三界見思之煩惱也。
法眼淨 九十八結漏
五種力
(術語)梵名達磨駄都,此云法界。又曰法性,亦曰實相。法界之義有多種,以二義釋之:一就事,一約理。
忍 三種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