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分明見真諦謂之法眼淨。通於大小乘言之。小乘為於初果見四真諦之理,大乘為於初地得無生法忍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分明見真諦謂之法眼淨。通於大小乘言之。小乘為於初果見四真諦之理,大乘為於初地得無生法忍。
《五燈會元•台州萬年雪巢法一禪師》:有時心法兩忘,照體獨立。有時照用同時,主賓互用。
應迹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隱而不傳於人曰秘。蘊蓄於內曰藏。秘藏者稱諸佛之妙法,以諸佛守護之不妄宣說故也。以非器而妄傳,便為破法故也。
《三藏法數》:〔出菩薩善戒經并大智度論〕三有者,謂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六道眾生,各隨所作善惡之業,即感善惡之報。因果不亡,故名為有。
梵語頭阤,華言抖擻。謂能抖擻煩惱之塵垢也。蓋比丘當離虧鬧,不樂飾好,心絕貪求,無諸憍慢,清淨自活,以求無上正真之道,故有十二種之行焉。
《三藏法數》「事事無礙法界」條:謂一切分齊事法,稱性融通,一多相即,大小互容,重重無盡,故名事事無礙法界。
無瞋善根
智斷二德
《三藏法數》「三解脫門」條:〔出法界次第〕 解脫,即自在之義也。門,即能通之義。謂由此三解脫門,則能通至涅槃,故名三解脫門。
《佛光大辭典》(節錄):別異之意。為「平等」之對稱。
《漢語大詞典》:亦作「膠青」。指已製成顏料或染料、色澤比較純淨的膠質。
第一義諦 如如境
《佛學大辭典》「四洲」:(名數)住須彌山四方鹹海之四大洲也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「世智聰辯」條:(術語)八難之一。世間之人,邪智聰利者,唯耽習外道經書,不能信出世之正法。是為佛道之障難。
《佛光大辭典》「助道」(節錄):四念住、四正斷(正勤)等三十七種道品,能資助止觀,故稱助道(按:故知止觀為「正道」,三十七道品為「助道」)。
大悲胎藏
《大覺禪師語錄》:諸佛行不到處。
《佛學大辭典》:(術語)有餘涅槃者,對無餘涅槃而言。有餘無餘其解有三種
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疏神寶記》:。謂初發心住與究竟即。雖分極異而證道則同(按:分極猶言分際,界限也)。故二不別。雖所證理一而初發匪易。故前心難。